心意把官网

内家拳(下)


  (原文)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去,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湿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湿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心意六合拳

  (介绍)人之初性本善,但是被情欲杂念纷扰,让人失去本来面目,又被眼、鼻、耳、舌、身体、意念等接受外界刺激而损坏自己的心灵觉悟,以至于不能悟道(所以要闭五行)。达摩大湿面壁九年,就是不放纵耳目之欲望。耳目的欲望没有了,心意自然被锁于中道。达摩大湿得到此法,才能够归西成正果。《易筋经》为达摩佛祖内功心法,真法在守中一句话中,守中的具体方法在“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这几句话中。如果按照此法习练,则虽然迂腐也会变明白,柔弱也会变强,可登极乐世界。

  此段不介绍用习练拳术的方法守中道,似有保守之意。

  (原文)揉 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

  一曰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左,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人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癍疿;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介绍)揉的作用在于磨砺筋骨。磨砺之法有三段,每段需练百日。揉的要求如下:

  第一,揉要有节候。如果春天开始习练,因为春寒,练功时难以裸体,只要解开衣襟即可。到二月天气渐暖,就可以磨砺周身了。

  第二,揉要有一定方式。人的一身,右主气左主血,所以揉时要从身体右侧向左侧推揉,将元气推入血,令气血通融;又因胃在左,揉可以让胃宽敞,能够多呐气;又因为人的右掌有力,不会轻易疲劳。

  第三,揉要轻且浅。揉法虽然是人功之法,却是效法天义。土地生万物之时,是逐渐作为而不急躁,气到了万物自然生成。揉也要效此法,徐徐来往推荡,勿要重勿要深,时间长了自然得到效果,是为身心合一。如果揉重了,会伤皮肤,生成瘢痕;揉深了会伤肌肉筋膜,会肿胀起来,所以要慎重。

  我没有揉过,所以不多说了。

  (原文)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介绍)阳之极为精,阴之极为华,阴阳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于采咽者,都会成仙。此为世人不知的秘密功法。但是即便知道了此法,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恒心,就不会习练成功,所以习练者多而成就者少。

  习练内家功夫到了上下贯通、内外合一之力传簇到头部时,会刺激口内分泌唾液,即为肾水,咽下则为润下。而以心行气的河车运行则为心火下降以炎上,此为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原文)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介绍)凡是习练此内功的人,从刚开始习练到习练此功成功,以至终身,无论闲忙,都不要顾及外事。如果不间断地习练采咽之功,则成仙不难。采咽之所以能够成仙,是因为采咽的都是阴阳的精华,补充身体的神智,消除身体的凝滞,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原文)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昃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介绍)采咽之法如下:日之阳取于每月之初一,精气正新,正好可取日之精;月之阴取于每月中旬之十五,金水盈满,华气正旺,正好可取月之华。如果朔望之日有阴雨或没有空闲时间,则在每月初二、初三、十六、十七日补取。其它日子日昃月亏,精华虚空而不足取。朔日取日之精时,最好在凌晨三点到七点之间,站在高处默默面对日光,调匀鼻吸,细吸光华,待到日之精充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用意念将精送到中宫,为一咽。如此七咽,再静静呆一会,然后再做其它的事情。望日取月之华时,应该在晚上七点到十一点之间,如前法一样采咽七次。朔望日之精华,是土地自然之利,只有有恒心的人才能够享用;只有有信心的人,才能够取得到精华。此为一大功法,不要忽略。

  我按照拳术习练而得采咽之法,我没有按照此法习练过,所以不多介绍了。我想把口张开一会就会有唾液分泌,所以对于此法作用也持怀疑态度。

  以上为《易筋经》全文及介绍。只凭此字面介绍,大家无法看出什么与内家功夫有联系的地方,只有习练出内家功夫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才能够看明白。

  《易筋经》还有十二式,是以外形动作导引以心行气的功法。因内家功夫自有套路动作作为习练以心行气的辅助,与十二式的作用一样,所以就不讲解十二式了,我也没有习练过十二式。将来在具体介绍各种拳法时再介绍外形套路动作对于习练以心行气的作用。

  四,《洗髓经》、《易筋经》中的功夫要义

  大家将《洗髓经》和《易筋经》的内容与我写的“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的内容比较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我在书中只写了初级功夫,还没有介绍涨筋腾膜等高级功夫。

  《洗髓经》和《易筋经》中,缺乏明确的以心行气的习练方法,只讲功夫结果而不讲习练过程,那么是不是此二经中只是在写强身壮体的功法而不是写内家功夫呢?

  非也!

  《洗髓经》中描述的就是以心行气、河车运行以及能量在周天的运行,是内家功夫内里能量传簇的根基。

  《易筋经》中写明了闭五行于内的五行发力,其最重要的“膜论”中涨筋腾膜一段,就是内家功夫的实质与终极目标。如果作者不是习练功夫而只是为了强身壮体,是不可能习练到涨筋腾膜的程度的!

  另,二经之中对以心行气的习练方法也与内家功夫的习练方法有别,比如揉法、采精华法等。内家功夫就是心法,而对于守中的八句话,也说得肤浅,并没有告诉大家怎么集聚元气,怎么让元气阴阳转换成为精气神的能量,怎么让精气神的能量周身传簇。按照揉法,似乎只以守和揉的手段就可以凝神聚气,而十二式中虽然能够看出其以外形动作辅助、导引精气神的能量传簇,但也没有告诉大家怎么样去用心法驱动精气神的能量在周身传簇。如果想只凭十二式的外形动作习练出以心行气而达到易筋易髓的目标,恐怕极为艰难且长久。

  所以,或者是作者故意隐瞒内家功夫的具体习练方法,或者是存留《洗髓经》和《易筋经》的人不将心法公布。总之,《洗髓经》和《易筋经》的这种写法导致了内家功夫无法广泛传播,并且影响了后世的前辈大湿在写拳论时,也照搬《易筋经》的写法,只写功夫结果而不写习练过程,而让后人只能在描写功夫的结果的文字中按图索骥,导致内家拳被谬传甚广。比如,涨筋腾膜的功夫就被现在有些人谬传为“筋膜”是人体的物质组成部分,在不会用以心行气去涨筋腾膜的情况下,盲目去追求习练所谓的“筋膜”!

  好,现在给大家介绍《洗髓经》与《易筋经》中的功夫意义。

  首先说明,《洗髓经》、《易筋经》中的一些概念,在前辈大湿的时代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前辈大湿对其发现、探索、习练出来的一些在当时无法解释的身体或功夫现象无法自圆其说,所以借鉴一些现有知识(当然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充实内容,但是习练出来的功夫或身体感受却是确实存在的,所以不能说这些概念就是迷信或是假的,我们只需赋予其科学的概念就行。所以内家功夫和内家拳都是有其科学原理的,内家功夫不是迷信。虽然现在对于内家功夫的一些现象也没有科学解释,但由《洗髓经》、《易筋经》所描述的内家功夫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内家功夫对于现代人体科学的一个贡献和价值所在!

  我尽量以科学原则来解释内家功夫和《洗髓经》、《易筋经》,由于我的知识所限,在解释方面或许有错误之处-------但是,我解释的结果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欢迎大家与我们面对面地验证!

  第一个概念就是元气。

  按照《洗髓经》所述,元气就是无始钟气,是宇宙与生命的本源之气。

  在前面说过,人不吃饭、喝水、呼吸,就无法生存片刻,所以所谓的无始钟气是不存在的,生命必须要由吃饭、喝水、呼吸做支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支撑生命的无始钟气。前辈大湿虽然用以心行气的方法习练并感觉出区别于肌肉紧张发力的另一种能量和力量的状态,但是并不知道其本质,所以就将用以心行气习练出来的能量视为无始钟气。

  所以,元气的本质就是以心行气发出的能量,就是人体吃饭、喝水、呼吸获得的能量,并且肌肉紧张发力也是使用的这个能量。

  现代科学对于生命的本质已经有明确的认知了,生命就是一个有机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支撑生命存在的科学框架中是没有元气的,所以元气就是一种能量。

  明确地说,元气就是心脏发出的能量。心脏在不停地驱动血液周身流动,并且心脏通过血管与身体各部位相连,心脏是与大脑一样与身体各部位均有联系的人体器官(大脑通过神经),所以心脏可以替代大脑控制身体。

  通过对身体本身(不包括大脑)对能量生成、传簇的感知,人体就能够感觉到心脏跳动的能量,并且顺着血管感知心脏跳动的能量在血管中的传导,然后不断巩固这种身体对心脏能量传簇的感知,进而利用心脏通过血管与周身的联系来控制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或者换句话说,人体可以习练出控制心脏通过血管去使肌肉在不紧张收缩的松沉状态下做功而生成能量和力量。

  以上就是以心行气的原理,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是我与我们门派的人习练出来的,并且是前辈大湿说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但是却没有科学解释,所以我希望待内家功夫的以心行气被越来越多的人习练出来后,能够引起人体科学界的关注,进而对以心行气研究出其科学的结论。

  所以,所谓的元气只是心脏生成的能量,并不是整个人体所具有的能量。以心行气就是在利用元气的能量去控制周身整体的能量蓄发。以心行气习练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强大起来,就会出现心力,即仿佛周身能量都集聚在心脏,以心行气运行周身的能量仿佛都是由心脏发出的-------我相信这只是一个感觉而已,只是心脏的控制能力强大了。前辈大湿说元气位于中宫土内(中宫属土),其实就是心脏的位置。

  元气是无形的能量,必须要阴阳转换成为有形的能量和力量才能够技击,即元气必须要驱动周身生成压缩旋转,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巨大能量和力量才能够技击,这个把无形的元气转换成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的过程就是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

  第二个概念,理、筋。

  《洗髓经》中说: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这个理,指的就是《易筋经》中的筋。《易筋经》中说: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理、筋,指的就是身体中能够传簇能量的通道。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这就是说,元气可以在周身运行,周身无处不可以传簇能量。前辈大湿的拳论中将元气称之为先天一气,为阴;而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为后天之气,为阳气。阴生阳,故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技击能量是元气(先天一气)所生。先天一气与后天之气阴阳合一就是真气,真气鼓荡就是能量周身传簇,周身充满能量的意思。

  以心行气,就是用心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技击能量;以气运身,就是用心脏驱动能量周身传簇,让真气在周身鼓荡。

  所以,筋不是一个物质概念,而是指能量传簇的通道以及能量在通道内运行传簇时作用于身体的感觉,即筋是由能量传簇形成的;从筋的形成来说,筋是习练出来的,不是指人体中连接骨骼的筋,人无法控制这个连接骨骼的筋。

  所以,能量是筋的基础,没有能量的存在和运行就不会形成筋。

  根据一些科学研究,人体活着时能够感觉到经络的存在,但是死后的解剖却无经络痕迹,所以《易筋经》中对筋的概念是符合科学的。

  第三个概念:膜。

  《易筋经》中说: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易筋经》中的这个膜的概念有点难懂,“包骨衬肉之物”,说白了就是骨外肉外之处,最好理解的就是包裹身体的皮肤皮毛。所以,膜指的是能量的位置而不是物质。之所以会有膜这个概念,就只有将能量传簇到周身皮肤皮毛之下时,身体产生能量向外鼓涨的感觉时,才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膜的存在。膜与筋一样,是习练出来的能量传簇形成的,并不是人体本来就存在的物质。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以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上下贯通之力,所以内家拳体内形成了上下行同时运行的两股能量流,为上下相随。这上下相随的能量是依附于周身肌肉的压缩旋转传簇的,当这个上下相随的能量传簇强大到一定程度,能量就会集聚,周身整体的能量传簇会形成(或被身体感觉成)一根筋一样,这根筋就像牵动木偶的绳子一样牵动身体运动,这根筋运行传簇的通道就是经络。经络无处不在,并不是相关书籍中写的有若干条经络,内家功夫习练的层次越高,感觉到的经络越多,无穷无尽。

  当筋强大到一定程度后,能量就开始发散漫延扩张流串,能量上下传簇的筋就会在内外形成横向的膜的能量传簇,内抵骨髓,是为涨筋,外抵皮毛,是为腾膜,最终形成真气鼓荡。这个过程就是涨筋腾膜!

  《易筋经》中说: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这描述的就是涨筋腾膜。涨筋腾膜是内家功夫的极致!

  内家拳是一种状态拳,其追求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发力过程。涨筋腾膜就是一种能量传簇状态,就是真气鼓荡,将精气神的能量充满周身,让精气神运行于骨肉之间,皮毛之下(就是膜),以达到蓄发合一,把周身习练成一个能量运行体。习练出这种状态后,根节之力贯通周身梢节于皮毛之下,不发力而力自在,根本就不用蓄发能量和力量的过程与时间,所以总能够后发而先至,时刻抢占先机先势。由于周身能量贯通传簇,整个身体就是一个能量导体,无论对手劲力多快,只要接触到我自身能量,我即或将对手劲力吞入自身,或与对手能量直接抗衡,随心所欲,化打合一。

  身体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就意味着通过艰苦长期的习练,已经用以心行气的方法改变了肌肉的功能,使得肌肉产生了二个特殊机能:通、满。通就是身体能够双向传簇能量,满就是能量周身传簇。

  内家功夫的这种以心行气的特殊发力方式,就造就了其特殊的技击方式,就是不必花费自身能量去与对手打来的劲力硬顶,而是用“通”的功夫吞入并传簇对手能量,与自身能量阴阳转换合一,为我所用。能吞能打,能吐能呐,无论对手什么样的劲力都能够被我接受,所以才有了形意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和太极拳的应者立仆。

  而涨筋腾膜,就意味着真气已经达于骨髓皮毛,筋骨含力,真气鼓荡,就已经是一种状态了。在这种状态下,周身就是一个能量运行体,身体时刻在与外界宇宙之间进行着能量的阴阳转换,皮毛之下任何一个部位都有能量传簇,都能够与外界进行能量的阴阳转换,即所谓周身处处有手眼,周身处处是丹田。此时身体已经习练出意,即拳意,在这种意的状态下,人体根本就不用大脑指挥,皮毛之间传簇的能量自己就会与对手打来的外力进行阴阳转换,整个身体就是一架能够自动理解与处理外力的机器,这就是懂劲的根基。

  不涨筋,则内不坚,筋骨无力,无法腾膜;不腾膜,则外不固,内外不合,筋骨之力无法外泄,对手之力无法内引。涨筋腾膜,则力存于骨骼之间皮毛之下,心意一动力即发出,根本看不出外形动作,不需要蓄发能量和力量的空间距离,无形无式-------大家看看,内家功夫到底是什么,内家拳的外形套路动作有没有技击作用?

  内家功夫的本质,就是一种无形无式的以心行气发力,就是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能量周身传簇!

  而用外形动作去解释说明内家拳的所谓技击“技法”的,是何等的悲哀!

  第四个概念:中道,就是心,心脏。

  《易筋经》中描述的守中道为: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

  胸腹之间就是中宫土的位置,即心脏。心脏乃存气之地,在内家功夫中就是用心脏的能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守中道就是感觉并强大心力,以便让心力去控制身体。内家功夫中所谓的内功,就是指的心法,就是守中道。

  首先第一步要把中道找出来。找出来的意思不是找心脏的位置,而是找到能够被身体感知的“元气”,即心脏的能量。第二步就要让心脏中的“元气”运行并强大起来。

  《易筋经》中找中道的方法就是“守”,守的方法就是“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这个守的方法就是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器官去静静地、仔细地感觉体会。

  《易筋经》中运行元气并强大元气的方法有二个,一个是揉,一个是利用十二式的外形动作去引导元气运行。这种方法是与内家功夫习练以心行气的方法不同的,因为《易筋经》好像追求的是内外坚固,虽然达到内外坚固的程度就能够技击,但需要的时间很漫长,要终其一生去习练。而内家功夫习练以心行气的方法就是以外练内,就如形意拳先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明劲一样,达到外三合的程度时就能够将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和以心行气心意抽合习练出来。形意拳这种习练方法,如果习练方法正确,至少也要三年时间才能够习练出心意抽合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

  第五个概念:意。

  意在《易筋经》中,有二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在守中道时的意,这个意就是指的大脑意思。锁其意弛,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以上的意指的就是大脑意思。意的这个意思只在找到中道之前存在,一旦找到中道,找到元气,习练会以心行气,意就不是指大脑意思了。

  第二层意思就不是指大脑意思了,而是指身体本身由于以心行气而产生的一种状态,或者说,就是指以心行气而使身体产生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状态,身体已经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习练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的程度。只要实战,身体就开始以心行气压缩旋转,这个统一就是意的状态。

  “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这句话中的意字,就已经不是指大脑意思了,因为大脑意思无法驱动元气运行,无法用大脑意思达到让精气神“意行则行,意止则止”的程度。此意字指的就是身体压缩旋转的状态。

  拳意是一种身体状态,是任何传统武术都追求的东西,包括外家拳也一样。拳意就是功夫习练到一定程度后,身体出现的一种能够不用大脑指挥就能够将所习练的功夫自动运用到实战技击中的一种状态,就是身体习练出来的一种对实战技击的条件反射状态。这种身体状态能够让身体自己成为一架技击机器,身体会在实战的电光火石之间自己理解自身的处境、与对手的相对位置、对手的劲力大小、劲力方向、劲力长短等要素,然后身体自己会相应对对手劲力-作出处理-------这就是拳意,习练功夫只有达到意的程度才是真正的功夫上身了。否则,在实战的电光火石之间,大脑是根本无法对实际情况作出反应后再指挥身体怎么技击的,实战就是身体的一个本能反应,没有思考的机会。也就是说,大脑意思在实战技击中基本上没有任何用处,要让身体自己习练出实战的意。

  但是在实战技击中抛开大脑意识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习练大脑意识与以心行气能量传簇的合一,这也是周身一体的一个方面。闭五行反观内照就是其中之一法。

  心就是指心脏,意就是指身体临战或战时以心行气的状态,心意相合,就是心与身体状态相合,开始以心行气生成并传簇能量,心脏抽合到哪里,哪里就生成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这就实现了“意行则行,意止则止”。

  在内家功夫中,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发起于百会的旋转,地面给予身体的上下贯通之力也终止于百会,所以只要开始以心行气,第一个响应的就是百会,所以意的位置在头顶百会处。心意六合拳、心意把都是如此行拳发力,所以名字中都有心意二字。

  太极拳在心意相合中加入阴阳转换,改成心意为心神。

  内家功夫的最高层次,身体已经把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习练成为一种“正常”的发力方式,所以就把心抽合也放弃了,直接用神意抽合,而神意“藏于祖窍之中”,就是大脑意识了。即此时能够让大脑像控制肌肉紧张发力那样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

  第六个概念:易。

  易就是指阴阳转换。从大的方面来说,将肌肉紧张发力替换成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就是易筋。从小的方面来说,将心脏中的无形的元气转换成为精气神的技击能量和力量,都是通过一步一步的转换生成的。没有易就没有内家功夫。但是《易筋经》中只有易的概念,而没有描述具体的阴阳转换。本书中介绍的以心行气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将先天一气在体内生成精气神的能量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阴阳转换的过程。

  内家拳的技击也是易,就是用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做阴阳转换,为我所用。

  七,河车运行。

  《洗髓经》中描述的“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等就是河车运行及其驱动出来的能量周天运行。

  河车运行将无形的元气阴阳转换为有形的精的能量,随后的气、神的能量均由精的能量所生。但是《洗髓经》中并没有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够“胁腹运尾闾” ,即怎么样把元气输送到尾闾,然后向丹田翻转而“摇肩手推肚”,只有与《易筋经》中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内容相结合才能够形成完整的以心行气。

心意拳

  从《易筋经》中的守中道到《洗髓经》中的河车运行,本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以心行气的能量传簇体系,不知道为什么要分别写在二本经书之内。

  通过守中道找到元气之后,就要通过揉或十二式引导元气向命门、尾闾、会阴传簇,再翻转到丹田,生成精的能量并连接起任督二脉的下端。而“调息舌抵腭”则是描述连接任督二脉上端的鹊桥运行。

  八,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周天运行。

  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就是借心属火,所以心气要下降以炎上;肾属水,所以肾水要上升以润下,所以心气下降与肾水上升共同组成了能量的周天运行。能量周天运行传簇的方法就是中丹田的以心行气,下丹田的河车运行,上丹田的鹊桥运行。

  心气下降是真实存在的,就是心脏后贴命门经尾闾、会阴向丹田翻转。而肾水上升则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前辈大湿从能量周天运行时口中会生成大量唾液而理解为肾水上升。

  五脏六腑中,只有心脏具有以能量传簇连接周身各个部位的功能,心脏是以用能量驱动血液周身传簇实现这个功能的。而其他脏腑器官则没有这个功能。

  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周天运行,就是一气之起落的内里能量传簇,这个内里一气之起落的能量传簇达于四肢,就是拳的外形动作。

  九,五行能量传簇,即心肝脾肺肾五行发力。没有习练出五行发力的人,总觉得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实际上以心行气习练到一定程度,就会贯通五脏六腑,周身整体没有一处不能行气的。五行传簇就是内动,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一气之起落的发展,就是将一气之起落习练成为一气之漫延,直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程度。

  心肝脾肺肾怎么传簇能量?就是相抱,河车运行生成真气于丹田,真气抱两肾,;两肾抱肝脾,肝脾抱两肺,两肺抱心,心抱意,意抱气,气抱力。这些需要到内家功夫的高层次才能够习练出来。

  五行为什么要有能量传簇?因为包裹五脏六腑的体腔是人体中最大的部分,如果这部分不通,则就成为了身体最大的“死包袱”,会拖累身体空灵圆活的!内家功夫就是要把周身整体每一个部位都要练通练活。

  亲身体会到了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和力量,你才能相信《洗髓经》、《易筋经》与前辈大湿的拳论中写的都是真的!

  十,闭五行与神行。闭五行反观内照,才能够生成五行传簇的能量,有了五行传簇的能量,才能够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就是能量在周身自动传簇的状态,就是神行。

  “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这句话说的就是神行,神行就是能量自动在体内传簇的状态。内家功夫一定要习练到神行的程度,神行就意味着身体能够自动传簇能量,能够自动进行能量的阴阳转换,到了这个程度,就是我说的把身体习练成为一架能够自动理解与处理外力的技击机器了!

  以上十个概念,就组成了《洗髓经》和《易筋经》的内家功夫的起因和结果-------唯独缺少过程,即怎么让元气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转换成为实实在在的精气神的技击能量和力量。这十个概念,就奠定了内家功夫的根基。

  也许我说错了,因为我没有习练过《易筋经》的十二式,说不定通过习练十二式就能够生成精气神的能量。读者中如果有通过习练十二式练出精气神的能量的,可以与我联系,我将就此向大家道歉。

  从易筋到易髓,也是在内家功夫范围之内的一个质变量变过程。在易筋的过程中,以心行气驱动能量周身传簇,这时的能量传簇被身体感觉为一根筋,这根筋能够把整个身体抽合变形、疼痛不堪,并且这根筋越来越强大,会变成一根绞索,绞动身体发出巨大能量和力量--------但这其实却是身体尚未通透的表现,就是因为能量还没有在体内畅通无阻地通行,有了阻力才能够被身体感觉出“一根筋”。易筋达到质变后,就是易髓了,此时已经身体通透,能量能够畅通无阻地在体内运行传簇,一根筋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就会出现太极拳中所说的“抽丝换力”,即以心行气会越来越微弱就能够驱动能量周身传簇,能量会以气的形式流串于周身。这种周身通透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能量深入骨髓皮毛并且停留于此地了,这时身体就习练成一种蓄发合一的状态,心意或心神一抽合,不用外形动作就能够蓄发能量和力量。气在内家功夫中绝不是一种气感,而是习练出来的实实在在的能量,所以大家早习练内家拳时,不要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气或者气感,而是要习练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精气神的能量传簇,待精气神能够流串于周身了,这时体内生成的气才是具有实实在在的能量和力量的气!

  所以,易筋是一个发现元气并使真气运行的过程,就是从无到有,从静到动的过程;而易髓就是一个让元气充满周身,从动到驻的过程。而此驻非静,而是动静合一,在体内形成一个真气源源不断周身传簇的过程。

  《易筋经》中所述的元气是可以单独运行周身的,但是这个元气的周身传簇是不能技击的,很微弱,只能用于修道。而内家功夫则是利用元气的运行控制并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巨大能量,这个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被阴阳转换为上下贯通之力,再让上下贯通之力周身传簇,才能够实战技击。

  以上就是《洗髓经》、《易筋经》的具体内容。二经第一次惊世骇俗地向世人展示了心脏的以心行气的功能和涨筋腾膜的高深功夫,从而奠定了内家功夫的基础,将中华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以《洗髓经》、《易筋经》为基础,内家功夫前辈大湿的所有拳论无有出其左右者,并且大家将会在本书后面的各个前辈大湿的拳论介绍中看到,无论是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所有拳论都只在说同样的一个东西:用内里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达到周身整体合一以蓄发能量的目的!

  所以,内家三拳在我来看,就是一个东西表现出来的三个外形而已。大家将来了解了内家功夫,也会产生这种看法的。后面在我引用的孙禄堂先生的拳论中可以看到,孙禄堂先生的拳论是由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这三大拳的前辈大湿的拳论综合而成的,这除了说明孙禄堂先生的谦逊包容,大家是不是也能看出来内家三拳的内在本质联系啊!

  从现在来说,各种拳论对于内家功夫的介绍要远远高深于二本经书,但是其实质内容却没有出于二经之外的,只是在从不同方面加深、充实了二经的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洗髓经》和《易筋经》来说,奠定了人体科学的另一座丰碑--------但是它在等待科学的研究结果。可是如果我们不能把二经的功夫习练出来并传承下去,世界的科学界如何能够知道以心行气、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这些东西啊!

  以后的内容开始介绍各种具体的内家功夫。
下一页:

少林心意把教程

上一页:

内家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