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把官网

大成拳意拳浑圆桩之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拳本服膺,推名大成,

  平易近人,理趣丛生。

  一法不立,无法不容,

  拳本无法,有法也空。

  存理变质,陶冶性灵,

  信义仁勇,悉在其中。

  力人自然,矫健犹龙,

  吐呐灵源,体会功能。

  不即不离,礼让谦恭,

  力含宇宙,发挥良能。

  持环得枢,机变无形,

  收视听内,锻炼神经。

  动如怒虎,静似蛰龙,

  神犹雾豹,力若犀行,

  蓄灵守默,应感无穷。

  大成拳练习步骤

  本拳之基础练习,即为站桩。其效用在能锻炼神经、调剂呼吸,通畅血液,舒和筋肉,诚养生强身益智之学也,亦为卫生运动。其次为试力、试声、假想体认各法则,更次为自卫,与大气之呼应,与波浪之松紧、良能之察觉,虚实互为根之切要,兹将各阶段逐述于后。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1.站桩

  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初习为基本桩。习时须首先将全体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换,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顶竖、神壮、力均、气静、息平、意思远望,发挺腰松,身体关节似有微屈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有本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气游泳,殊相近似也。然后再体会肌肉细胞动荡之情态,锻炼有得,自知为正常运动。夫所谓正常者,即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贫血者可以增高,血压高者使其下降,而达正常。盖因其无论如何运动,永使心脏之搏动不失常态,平衡发达,然在精神方面,须视此身为大冶洪炉,无不在陶熔体认中。但须察觉各项细胞,为自然的同时的工作,不得有丝毫勉强,更不许有幻想,如依上述锻炼,则具体之肌肉,不锻而自锻,神经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质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自然之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但切记身心切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和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总之,不论站桩、试力或技击,只要呼吸一失常,或横隔膜一发紧,便是错误,愿学者宜慎行之,万勿忽视。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2.试力

  以上的基本练习,既有相当基础后,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习试力工作,体认各项力量之神情,以期真实效用。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习时须使身体均整,筋肉空灵,思具体毛孔无根不有穿堂风往还之感,然骨骼毛发都要支撑遒放,争敛互为,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圆满否,其意力能不能随时随地应感而出否,全身之本能与宇宙之力能否起感应,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欲与宇宙力起应合,须先与大气发生感觉,感觉之后渐渐呼应,再试气波之松紧与地心争力作用。习时须体会空气阻力何似,我即用与阻力相等之量与之应合,于是所用之力自然无过亦无不及,初试以手行之,逐渐以全体行之,能认识此种力,良能渐发,操之有恒,目有不可思议之妙,而各项力量也不难入手而得,至于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动微处牵全身,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非达到舒适得力,奇趣横生之境地,不足曰得拳之妙也。所试各力,名称甚繁,如蓄力、弹力、惊力、开合力以及重速、定中、缠绵、撑抱、惰性、三角、螺旋、杠杆、轮轴、滑车、斜面等种切力量,亦自然由试而得知。盖全体关节无微不含屈势,同时亦无节不合放纵与开展,所谓遒放互为,固无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积,尤无固定之三角形(不过与器械之名同而法异)。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盖拳中之力,都是精神方面体认而得知。形则微矣。表面观之,形似不动,而三角之螺旋,实则轮旋不定,错综不已。要知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非自身领略之后不能知也。盖螺旋力,以余之体认观之,非由三角力不得产生必也。而所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精神假想参互而为,皆有密切连带之关系,若分而言之,则又走入方法之门,成为片面耳。所以非口传心授,未易有得,更非毫端所能形容,故不必详述也。

  总之,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结,紧密,内外,含蓄一致而为用。若单独而论,则成为有形则破体,而成机械之拳道,非精神意义之拳也。余据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吾感各项力量,都由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然混元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是以吾又感天地间一切学术,无不感矛盾,同时亦感无一不是圆融,统一矛盾,始能贯通,方可利用其分工合作,否则不易明理。至于用力之法,浑噩乏要,绝不在形式之好坏,尤不在姿势之繁简。不论单出、双回、齐出、独进、横走、直撞、正斜互争、浑身之节点、点、面、线,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但须形不外露,力不出尖,亦无断续,更不许有轻重方向之感,不论试力或发力,段保持具体松和,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触。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要在身外三尺以内,似有一层罗网保护之,而包罗之内,尽如刀叉勾错,并蓄有万弓待发之势,然都在毛发筋肉伸缩拨转,全身内外无微不有滚珠起棱之感,他如虚无假借种种无穷之力,言之太繁,故不具论,学者神而明之。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武术基本功

  以上各力,果身得之后,切莫以为习拳之道已毕,此不过仅得些基本而已,而始有学拳之可能性,若动作即能松紧,紧松勿过正,实虚虚实得其平之枢中诀要,则又非久经大敌,实作通家,不易得也。然则须要绝顶天资,过人气度,尤须功力为笃纯,方可逐渐不假思索,不烦拟意,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具体及细微之点力,亦须切忌无的放矢之动作。然而又非做到全体无的放矢而不可,否则难能得其妙。

  3.试声

  试声为辅助试力细微所不及,其效力在运用声波鼓荡全体之细胞工作,其原意不在威吓,而闻之者则起猝然惊恐之感,实因其声力并发,与徒作喊声意在威吓者不同,试声口内之气不得外吐,乃运用声由内转功夫,初试求有声,渐以有声而变无声,盖人之声各异,惟试声之声,世人皆同。其声如幽谷撞钟之声相似。老辈云:试声如黄钟大吕之本,非笔墨毫端可以形容。须使学者观其神,度其理,闻其声,揣其意,然后以试其声力之情态,方能有得。

  4.自卫

  自卫,即技击之谓也。须知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要知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比如机械之靶或儿童之捻转儿,快到极点,似乎不动。如观之巳动,则是将不动,是无力之表现矣。所谓不动之动速于动,极速之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根为用。其运用之妙,多在于神经支配、意念领导与呼吸之弹力、枢纽之稳固、路线之转移、重心之变化。以上诸法,若能用之得机适当,则技击之基础备矣。亦须在平日养成随时随地一举手一抬足,皆含有应机而发之准备,要在虚灵含蓄中意感无穷,方是贵也。然在学者于打法一道,虽无足深究,然似有需要必经之过程,如对方呆板、紧滞,且时刻表现其重心路线部位之所在,则无足论矣。倘动作迅速身无定位而活若猿捷,更不必曰各项力之具备,就以其运动之速,则亦非一般所能应付,故平日对于打法亦应加以研究。习时首先锻炼下腹充实,臀部力稳,头、手、

  肩、肘、胯、膝、足,各有打法。至于提打、钩打、按打、挂打、锯打、钻打、搓打、错打、拂打、叠打、裹打、践打、截打、堵打、摧打、拨打、滚力打、支力打、滑打、粘力打、圈步打、引步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整步打、半步打、斜面正打、正面斜打、具体之片面打、局部之整体打、上下卷打、左右领打、内外领打、前后旋打,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动静已发未发之机和一切暗示打法,虽系局部,若非实地练习,亦不易得。然终是下乘功夫,如聪明智慧者则无须习此。

  5.技击桩法

  技击桩与基本桩,神形稍异,然仍依原则以为本,步如八字形,亦名丁八步,又为半丁半八之弓箭步也。两足重量前三后七,两臂撑抱之力内七外三,何时发力,力始平均,平衡之后,仍须返原。如枪炮之弹簧,伸缩不断之意。两手足应变之距离,长不过尺,短不逾寸,前后左右互换无穷,操之愈熟,愈感其妙。至于松紧沉实之利用,柔静惊弹之揣摩,路径之远近,间架之配备,发力之虚实,宇宙之力波以及利用时间之机会,然后逐渐研讨,学术之整个问题,在平时须假定虎豹当前,蓄势对搏,力争生存之际,此技击入手之初不二法门,亦为最初之法则。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兹荐申述神、意、力三者之运用如下:

  6.神意之运用

  技击之站桩,要在具体空灵均整、精神饱满,神犹雾豹,意若灵犀,具有烈马奔放,神龙嘶噬之势。头顶项竖,顶心按缩,周身鼓舞,四外牵连,足趾抓地,双膝撑抱,力向上提,足跟微起,有如巨风卷树,思有拨地欲飞,拧拢横摇之势。而具体则有撑裹竖涨、毛发如戟之力,上下枢纽曲折百绕,重线自乘,其抽拨之力,要与天地相争,肩撑肘横,裹卷回还,拨旋无已,上兜下坠,推抱互为,永不失平衡均整之力。指端斜插,左右钩拧,外翻内裹,有推动山岳地球之感,筋肉含力,骨节生棱,具体收敛,要知思动,含蓄吞吐,运力纵横,两肩开合,有横滚推错兜卷之力,毛发森立,背竖腰直,小腹常圆,胸部微收,动则如怒虎出林,有搜山欲崩之状,全体若灵蛇惊变之态,亦犹似火烧身之急,更有蛰龙震电直飞之神气,尤感筋肉之激荡,力如火药,手如弹,神机微动鸟难飞,颇似有神助之勇焉。故凡遇之物,则神意一交,则如网天罗,无物能逃,如雷霆之鼓舞,鳞甲雪霜之肃草木,且其发动之神速,更无物可以喻之,是以余于此种神意运动,命名之曰“超速运动”。言其速成度之快,超出一切速度之上也,以上所言,多系抽象,而精神方面须切实为之,以免流入虚幻也。

  7.力之运用

  神意之外,力之运用更为切要,且系良能之力,此非面力也。惟大部分须试力上求之,习时须先由节段面积之偏倚而求力量之均整,继由点力之均整,揣摩虚实之偏倚,复由偏倚之松紧,以试发力之适当,更由适当之发力,利用神光离合之照绕与波浪弹力之锋棱,再以浑身毛发有出询问路之状,而期一触即发之功能。且时时准备技击之攻守,亦时刻运用和大敌之周旋,尤须注意发力所击之要点,万不可无的放矢,见虚不击击实处,要知实处正是虚,虚实转移枢纽处,若非经历永不知,混击蛮打亦瞻有益,须看对手他是谁,正面擞转即斜面,斜面迎击正可催,勤学勿懈力搜求,静谨意切静揣思。

  技击在性命相搏一方面言,则为决斗,决斗则无道义,更须抱定肯、忍、狠、谨、稳、准六字决要,且与对方抱有同死决心,若击之不中,自不能击,动则便能致其死,方可击之。其决心如此,自无不胜。此指势均力敌者而言,如技能稍逊,不妨让之。若在同道相访,较试身手方面言之,则为较量,较量为友谊研讨性质,与决斗不同,须首重道义,尤须观察对方之能力如何,倘相差甚远,则须完全让之,使其畏威怀德为切要。较量之先,须以礼让为先,言词应和蔼,举动要有礼度,万不可骄横狂躁,有伤和雅。夫而后武德可以渐复,古道可以长存,实我拳道无尚光荣,则余有后望焉。

  1.基础功夫

  人之力生于气血,自然发动,由内达外,故通畅养血,锻炼筋骨,为习拳基础,其法为站桩,站时须肩架安排妥当,再以静止状态去整饰神经,调息呼吸,温养气血锻炼筋骨之各项体认功夫,而使内外合一,以达拙者化灵,弱者转强之目的。

  2.试力

  前项基础功夫,作到妙处,应继习气力之运用,试力是其初步,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其所自发,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故试力为习拳最大关键。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3.实用功夫

  拳功作全身舒畅,而得力运用变化,始能随机发动。至于快慢虚实与精神时机之运用,开始松紧动静之互根,以及力量和假借之分析等,尚须实地研究,故习拳功夫,未可稍松懈也。又习拳各段功夫,练习桩法时,形虽不动,而浑身之筋肉气血与神经以及各种细胞,无不同时工作,若轮盘之旋转,快到极点,正是不动之动,所谓生生不已之动也;此学拳当注意之要点,一念之差,舍此正轨则终身难入门墙矣;应敌时势如猿兔为龙蛇,而身心意力,都要含蓄,暗中分析对手,意须全身道敛,随敌而动,以待发动之机,虽动用极速,亦有高低左右纵横之转移。而身心气血之悠扬飘荡,实功就不动也。以上为基础,实作两部功夫与动静区别愿则,其中间一段试力方法则太繁矣。非简述一二试力即不许有绝对力,首要体认全身之气力圆满否,光线峰棱与毛发接触否,气力能否随时随地发出心身之神,气能否和空气发生应合作用,抬手动足全身各处都如有敌欲相比较,外形尚无动作而精神早已与之周旋。非如是其力不能试得也,学者于此岂可忽哉。

  1.桩法为操练全身之功夫

  吾人一身,虽分身、手、足、颈、五官五体,内外原是整个一体,既不得分开讲论,更不得分别操练,拳理是非之分在此.而习拳能否入道亦在此。

  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志,统一动作,统一力气神之基础功夫也,乃统一全身发达增强气力神之法也。拳为全身动作,五官百骸十指四肢以及毛发各有轻重慢急之司,要之少一件,既非完人,有一不动不足有万全之动。全身一致受命者,意之所使,心之所系,气之所运,神明之所感,自然之应也。所以练习时,自习身、习心、习手、习足,须全身同时一致练习,不可分开,又不可偏重,尽其本能,统于一命,若各不受命,自为动作,是自为肢解,拳无能曰矣。

  2.应知周身之位置

  习拳应先知自身之位置,吾人一立,戴天覆地,而于上下左右前后中,其所处之境,则天地四表而自居空气之中,此人人所晓,不待言也。习拳者,须首先求得自身之位置,其法为从本身以外四面八方,向自身看来,乃得中心,立基乃圆、得中、用中、妙用无穷。

  3.须明动静曲直

  习拳应知人能生在于能动,其动源之于静,静直动曲,一曲一直(形曲而力直)拳理尽之于是,故习拳静以理其气,动以致其用。藉此气活吾血,强吾力,运动全身,事其所事,而其动静,互因互生,习拳者乃习此动静也。习此动静,须慎之于始,其始则由直而曲,由静而动。形曲力直,动而还静之时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求得之法则站桩耳。

  4.习拳基础功夫为桩法

  习拳站桩用意体查生身动静,功夫一到当知,此一站,大有无妙不臻,无法不备之滋味,欲尽拳功之妙用,应先致力于站桩之法,凡百运动皆基于此,此论实不我欺,故古人躬实践,乃寻此滋味惟一之法门,学者宜致力焉。拳以站桩为基,以行动为用,基不固则无根,故习拳不可不站桩,反是,即为自误,一身功夫须以根本作来,方属真实耳。

  浑元桩

  (一)

  浑元桩一为整饬立容(一名立式),立为拳功之基本间架,立时垂手直立,两足根并齐,两足尖外分,角度约六十度,要安安稳稳,气静神怡,应戴天覆地与天地台而为一之意,站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须用力上顶,收颔挺颈而欲直,似顶非顶,似被绳提,要领率全身之意。

  足:两足放平,大指外蹬,小指内扒,脚心涵虚,脚根微起,两膝微屈而上缩,使筋络舒展,不可吃力,足一吃力,立便不稳,要知吃力于足,心顶于头,身体不舒,气力被阻,全身关节即不能灵活,又焉能求其站之稳定,故日修容足重者,非吃力于足之谓也。

  闾骨:为脊神经之壳,居人体之中部为支配上下肢体之中枢。闾骨要正直,平肩正臂,收颏挺颈,心窝微收,使胸宽而腹圆松,自无折腰,努胸,挤背之病。

  手:两手下垂,指欲插入地内,但须向上微提,使肘稍屈,舒筋络,并有外撑里裹之意,平肩正臂,腋下筋松,虚灵守默如能容球。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齿:齿轮上下衔接,不宜用力扣合,咬牙瞪眼乃最大毛病。

  舌:舌尖微卷,接触上颔,似顶非顶,要领悟其有接引之意。

  鼻:为气官,呼吸要匀而无声,气不可提,尤不可沉,匀静自然为其要诀,气能至肃调息,方恰得其妙,切忌用口呼吸,犯之则气失其道,鼻失其职,易致疾病,不可不慎。

  目:两目平直,能不为物引(不他顾、不转晴流视左右)心意自然不乱。

  耳:耳听八方,要用神凝。

  (二)

  起以立势,立势站稳,使足向左右展开(横步),屈膝蹲身,成骑马式,两手高提,使骨肉筋络平行舒展,气血川流,此站桩功力,在于通气增力,以及温养筋内,训练神经,使各细胞无不工作,站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步:横步展开时,两足尖向前平行站齐,不可前后参差,其距离按各人之足长短计算,以两足尖相离约一尺七八寸为宜,开胯屈膝静站,坐时使步,步大不灵为步法要诀,开步时前足进,后足随,两足最大距离约一尺二三寸。言及动作回旋,则不过七八寸耳。若两足站于一直线上,不易稳固,须左右稍为展开,其宽度应以两肩宽度为准。

  手:出手时两手向左右伸张,均不过鼻,以保中线,高不过眉,下不过脐,出伸不过足尖,回搬不许靠腹,此乃最重要而不可违犯之规律也。又不许有平面处,无处不曲,曲处无不相乘。体认八面出锋一语,便得其奥妙。变掌为拳,五指相次如拧麻花,各指力一如婴儿之持物,要有紧捻密持之意,(此握法击时易于发力),切忌死握,能不吃力于手,两臂圆活而气力畅达,手足相应矣。两肘屈如抱鼓,无论如何,变换手式,两肘要永久保持横撑力,勿使两肘忽而接近,忽而离远,失去其活动之空间(所应站之面积),与人以进退之机会。

  肩:步法改变,而两臂能否得力,全系于两肩,其要诀为松肩,扁松则下垂,左右腋肋支撑其空间,如能容球,两臂得此空间。活动方能自如。再使心窝微收,胸虚背圆,肩得其平,浑气力直,贯于掌矣。

  筋骨:力生于骨,而达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筋伸则骨节缩,筋骨则力实,伸筋腕挺(手足四腕与脖颈),则浑身之筋络开展,两肱横撑至平有挽抱开合伸缩之力,两腿有提夹扒缩趟崩拧裹之力,肩撑胯坠,尾闾中正,均不可忽。骨垂如弓背,筋伸似弓弦,运动如弓满,发手似放箭,用力如抽丝,两手如撕绵。

  站此桩时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八方,并头与足,头与手,手与胯,肩与膝,肘与胯等处处相应,如有交互反向之绳索牵线,或有人互为推移,不为所动之意。实际并无绳索或人之牵线推移,

  不过存意如是,若真做出好似有被牵拽及推移之状,则又误矣。是被欲望之支配,其动作不觉而已吃力,失于自然。站时从此体认,全身易于完整。久之当能做到八面之意。气力乃得中之意气力也。人身动用既有其运动之空间,而其运动头足身手各处所占之面积。因头足身手各处作用之不同,而亦各不相同。至其争力

  作用与各处因应之关系,复因之而各异、欲明乎此于浑元,三桩中求之,自能得其奥妙,凡百运动皆由此基生出,岂可忽哉。

  学习以上二桩后,继习此桩,仍起以立武,站稳,在行开步,左右两足,前后展开(是为进退步),屈膝蹲身,两手环抱,横撑拧裹向前伸开,使筋肉束裹,骨骼无节不曲,与之钝形三角(即90度以上之角,不可有锐角),全身无有平面部分,更无绝对力。曲折玲珑,浑元一体,兼有以上二桩之功用,遇机施巧,应变无穷,便于实搏,精于打顾。站时应注意浑元桩一二,腰脐两节所示要点及下列各点。

  舒神清:周身松快,妙不可言。李恕谷有云“涤荡邪秽,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养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气质之偏”。夫站桩之功用,尽乎是矣。

  初站桩时,气血流行未能通畅,遇有阻碍时,发生震动现象,要知此种震动,并非错误,亦非病态。用功日久,若仍有此现象,气血流行不能平静,恐无良好成效。若遇震动时可以神经起变化分解之,经此分解,如仍抖动,可再以姿势起变化。神经姿势同时起变化,亦无不可,务必使其平静,至要至要。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

  习拳动静殊操,宣寂异趣之现象,最难免去,此皆站桩功夫未到,心神混淆所使然,平时练功应将心情放下,不使浮动,气肃则胆壮,心静则神清,守之不失,自然动无不合,倘习拳不以此作去,为之旁求,要妄费心力,定难寻得处一化齐之妙。

  初习站桩,必觉浑身酸软,反如无力之人,及气血渐渐通畅,真力(即筋骨气血受心意之支配,自然发生之力)发生,则不分动静,气力周身一贯,而力之强大则当不可思议,功到自知,学者应求诸己者也。

  习拳平时用功,常使神气聚而不离,如站桩之时,用神不外驰,意不外想,精不妄动,气不轻浮,神不乱游,无站桩之形,而收其实效,则有不可思议之妙。

武术基本功

  细思站桩之益,学者何以不觉,则其心意注于手,而不注于腰,不注于周身之故,斯言颇堪玩味领会。习拳时心动身不动则枉然,身动心不动亦枉然,身心一致加功除站桩外,无二法门。心动系心意之动用,身动系筋骨关节之动用,气血应合所生沏诸身之动用也。故习拳应从站桩下功夫。不然是以有用之精神付无用之地也。

  站桩功夫是使吾人生机内动,纯任自然,毫无残害生理之虞,故真善拳者,其人必气力充,精神足,皮肤润柔,筋骨强健,绝非皮糙肉厚结如铁石者。

  练习桩法,乃习拳攻本之学,有一势可变干百势,有干百势归于一势之基也。须着实勤学(知其理,习其事)践迹是要,岂独拳学哉。

  桩法后论

  习拳站桩,时间越久越妙,站时身体所生现象,依功夫深浅而有所不同。初学站桩,初站不过数分钟,汗即涔涔而下,再站过数分钟,则觉腹中蠕动,甚至牵及全身,及习练己久,自觉浑身斯斯作响,气血之动荡有如源泉之滚滚。初站气血尚未通畅,两腿感有酸楚疲倦时,可以稍憩再站,以免因劳强行,而致吃力。拳功本在日积月累,以行之不间为要(站的时间要逐渐增加),站桩毕,气力身心要稳,再举两手。

  膝:开胯屈膝。骑马档欲其低,不欲其高,向下坐,胯往回抽臀前裹而胯外张(横撑要平),两膝扣合,有外撑之意,膝盖骨处力之生发动用最堪体认,由膝骨至脚面,有由脚面至膝上撑之力,又有欲直立却被绳索将脚面与膝相连不得撑开之意。而膝盖骨以上部分,复有向上急提之力,同时更具有下坐之力,膝内屈,大小腿筋络有相聚之力,同时又具有相反之支撑力,此等力易生之自然相等相乘,名曰争力,习拳功夫一到,力动情形自然领悟而知。其难于讲述也。

  腰:为人身上下四肢运动之枢纽,全身中线之所在,乃重心之所系,最忌腰背变屈。头直肩松胯坐(臀勿前掀)则腰直而上下灵通一气。

  手:两手高举,意在使筋肉伸展,而顺左右肩之方向,向左右伸长,两手要向前微抱,肘屈腕按五指离开向上伸张。此手势乃站桩基本姿势,两个姿势不论如何筋内与骨骸均系平行舒展,无拧衰力者,皆属于此桩。

  按式:挺两手于脐前,大指朝脐,掌心向地,指尖相对,两臂环垂。

  托式:两手高提与心窝处相平,掌心朝天,指尖相对,两臂环垂。

  以上两式,托式小指,按式大指,离身四寸,两手指尖距离三寸,不可靠近。

  推式:两手高举,向前平伸后再使两手指尖相对,掌心向外,肘腕平行,形屈如弓。

  抱式:两手平伸,使掌心向内,指尖相对,腕肘平行,形如抱鼓。

  提式:两手下垂,使肘微屈,并微拳各指如提物状。

  举式:两手高举过头,使肘微屈(不可紧靠头部)指尖相对,掌心朝天。手出五指不可紧靠,应行离开,求其活而得力也。各指蜷曲,如爪如钩,虎口撑圆,而指尖微敛,掌心内吸,有持物欲坠之意。掌心吐力,手指向外扩张,又如柔丝束缚,有不得伸展之意。而此种神情(亦是争力妙用)同时并具,出之自然,方得其妙,大成拳要旨王芗斋,大成拳实战秘籍,大成拳内功心法,大成拳,意拳,浑圆桩,王芗斋,大成拳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