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的《胎息经》说“胎从伏气中结”(结胎是靠胎息,不喘气,用肚脐收缩呼吸,以致屏息、止息),“气从胎中息”(想自己是胎儿,在娘胎里靠胎脐喘气),“气入全身谓之生”(此时全身有麻胀运走、发热的感觉),“神去离形谓之死”(心神专注在脐内胎儿之脐在喘息,略凸凹,不用力,如分心,就叫心死神去,回到“有为”),“知神念可以长生”(神念是先天本能的下意识、潜意识,不是故意去想的,懂得不妄想,不用后天意念,就叫知“神念”,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保持身体尽量放松,“虚松”,脑子不想事叫“无”,可以滋养神气,即所谓养神),“神行则气行”(神气是本能地在身体内,养而后精气,也就跟着运行),“神住则气住”(神气一停,则精气也停住不动),“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神凝,气停[住],就叫神气相住,神炁和精气互补)。胎息法就是内丹修炼,内丹,修真,修炼,胎息。
丹道和胎息,胎息是炼内丹的一种方法,王重阳说:“学道无他,在于养气,心液下降,肾气上腾,至脾元(指黄庭),氤氲不散,则丹聚矣。”(见《茶香室三钞》卷十八)
李晔《六砚斋笔记》中记载:马丹阳说:“夫道以无心为体,妄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
《马丹阳道行碑》中唐幻真先生说《胎息铭》讲:“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唯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子时咽之,尤养生。”子时是指阳气足的任何时候,不是真的在子时才能咽。咽津就是咽口水,口水常咽可以补精气不足、肾虚、肾亏。胎息法就是内丹修炼,内丹,修真,修炼,胎息。
明朝王文禄《胎息经疏》云:“此胎息铭也,调气咽津以补中宫元气,每时三咽,子时咽之尤养生。”咽津养生又称之为“胎食”,《汉武帝内传》:“习漱舌下雨咽之,名曰胎食。”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十七:“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胎息法就是内丹修炼,内丹,修真,修炼,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