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把官网

内功放松法之心理放松疗法


  内功修炼的“松”归纳为七个层次,一层一层深入。现简单介绍如下:

  软组织松

  调身、调息、调心是三素。其中调身又是第一步,所谓调身就是在不同的功法中,根据不同的修炼目的与要求,摆成一定的姿势形态。其中良好的姿势形态既有利于凝神入静,培育元气,又有利于放松身心,气运血行。将身体姿势摆成妥当安稳,舒适自然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使全身从头到脚的软组织一段一段、一点一点放松,并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不断加深放松的程度。松功,内功放松法,放松法,怎么练放松,心理放松疗法。

内功心法

  当然在放松身体的过程中,精神心理也要放松,只有精神心理放松、不紧张,身体才能真正放松。这一阶段的修炼,是比较艰苦乏味的,因为它不仅没有多少练功的乐趣,反有形体上的不适〈姿势不协调,动作别扭而造成肩背沉重,腰腿酸麻等〉,还久久不见比较高深、明显的效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初练,精神尚为放松,心理尚不能入静,杂念纷纭,此起彼伏,情绪不宁,烦躁不安,心息不能相依相随,身体不能协调统一;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要求,要保持某种姿势,必有一定的肌肉群暂时处于或轻或重的紧张状态,这与“放松”有些矛盾,要消除这种局部紧张对人体心理的影响还有一个过程;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初练者元气尚不充足,身体心理都容易疲劳。松功,内功放松法,放松法,怎么练放松,心理放松疗法。

  不过,只要刻苦认真,耐心磨练,不久轻松舒适的感觉就会出现,那时姿势端庄自然,动作协调自如,只觉全身软组织象棉花一样疏松、柔软,气血流畅,身酥体酣,一切疲劳、酸胀、疼痛等荡然无存。这是放松的第一层次——软组织的放松。

  在这一阶段的修炼过程中身体皮肤等软组织会出现诸如酸、麻、热、胀、痛及凉、寒等感觉,此时当顺其自然,不引不导,见怪不怪,任其自生自灭,这些要领对于一般练功者早已是耳熟能详,故在此不作阐述。



  白骨无肉

  软组织放松到上述程度后,如果有明师指导,传授其它相应功法,或者自己有意无意地、凝神专注地做放松修炼,不久,会在某一时刻突然莫名其妙地感觉自己的身体表面没有了皮肤、肌肉等软组织,身体内部也没有了内脏等组织器官,全身上下只剩下一具白色、光滑的骨骼。起初是偶尔出现,有时转瞬即逝,有时持续片刻,后来一旦进入气功状态,则此“白骨”随即呈现,且不消失。

  在此境界中,有时感觉阴森森甚为恐怖,有时感觉白花花一片迷茫,有时心里沉寂如死水,了无生气,有时心里万分失落而不知所措。但总的说来,心理上比上述第一层次时的安静、冷清多了,身体的本体感觉也淡化多了,“松”的层次自然也上升了一个台阶。松功,内功放松法,放松法,怎么练放松,心理放松疗法。



关节开离

  继续修炼,在上述基础上,或有意,或无意地以安详、恬静的心态,专注不乱地观想此白骨,有明师指导配合相应呼吸更妙。

  不久,全身各关节之间,脊椎等骨骼间隙之间相继产生了一种无形无相、若隐若现的“气”,且随功力的增加逐渐浓厚、膨胀而形成气团,产生一种压力、张力,使各关节和脊椎等骨骼间隙因气团膨胀而在一定程度上胀开、增大。

  这时不仅全身神气饱满,内力浑厚,而且呼吸细缓均匀、绵绵深长,仿佛无有穷尽。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谓的“专气至柔能婴儿乎”的情形吧!松功,内功放松法,放松法,怎么练放松,心理放松疗法。



骨体虚化

  继续修炼,在上述基础上,或有明师指导授以其它相应功法〈如禅道化身功等〉或者有意无意地以安详、恬静的心态,专注不乱、持续不断地观想、体证上述情景。

  不久,但觉关节之间和脊椎等骨骼间隙之间的气团越来越浓厚、浑满,其压力、张力越来越大,膨胀力越来越强,且继而把身体仅剩下的骨骼逐渐虚化、融合〈就象日光照射,白雪消融〉,最后骨骼消失,全身只剩下这一团“和气”,无骨无肉,无形无体,身心光明,圆融灵妙。心里只觉其乐融融,舒适通泰,内触妙乐,畅快无比。

内功心法



  影相之体

  继续修炼,身体这团“和气”逐渐淡化,膨胀、舒适感逐渐消失,只剩下一个具身之形而不具身之质的立体影像〈就像电影、电视中的人物,看起来是真实的、实在的,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形成的〉。

  修炼到此境界,心中明朗清净、少有污染,思想意识时常处于忘我的境界,因而智慧通达,不受小我的束缚限制。而且从此不论何时何地,闭目睁眼,行走坐卧皆觉身是幻影,可有可无,似有似无。松功,内功放松法,放松法,怎么练放松,心理放松疗法。



虚无之体

  继续修炼,影像之体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只剩下一个“思想”表明自己的存在。这时,仔细体查自己的身体,只是一片并无实在可言的虚空〈比如坐在椅子上不觉有其身,行走在大街上不知有其形。尽管看一看身体分明存在,摸一摸身体也还实在〉。

  不仅如此,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大的如星月天体,小的如周围的车船行人,房屋建筑,乃至室内的门窗桌凳等〉虽见其形、觉其真,但在自己感觉中总是虚幻之体,毫无实在可言,与虚空无异,古人禅语“万古长空”之境似与此相似。

  进入了这种境界,身无其形,空妙无碍,仿佛能随心所欲地四通八达,邀游无限天地之间;心无污染,灵明妙觉,宛如明镜照物,物来则鉴,物去则空。

  需要说明的是,进入此境,一定要发心立愿,慈悲为怀,“但愿众生皆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否者,心悬无际,无有着落,自障道行,难见真心本性,易入“顽空”、“枯木”之境,绝无功德圆满之日。



心物一体

  继续修炼,心理诸根清净。性相庄严深妙,心灵清净安详,见物生喜,亲切友善,无物心空,恬静安宁。而且物我一体,了无分别,心物不二,浑然圆融,见物即见己,念物即是身——想到山,仿佛自己就是那座山,看见水,只觉自己就是这些水。进入这种境界,方知“平常心即是道”,烦恼处也是禅,所谓“青青翠竹悉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溪声便是广场舌,山色岂非清净身”。松功,内功放松法,放松法,怎么练放松,心理放松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