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把

形意拳内功绝招


  起手鹰捉要身平,鸡腿撑体动作灵。熊膀挑担肋骨举,身体中正神贯顶。尾闾稳劲固重心,老虎坐窝藏洞中。未曾开拳头早抱,车轮旋转一气行。《也可:未曾开拳先打顾,闭住五行往里攻,武艺相战云遮月,闭住五行永无凶》。两手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三口并一口,打人如同走。手有出入,气随呼吸,出入呼吸,中道不离。提踩随气之呼吸,来去任气之自然。手护外五官,肘护内五脏,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手摩外五行,肘摩内五行,摩经摩胫意气响连声。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口是洞口,丹田是虎窝,出洞入洞紧随身。出手为鹰,回手为熊,熊出洞虎离穴,捧撑掇碟。起是去,落是打,起落如水之翻浪,起落都打。顾打不分,浑元一体。拧裹钻翻,挡搓钩阻,先顾后打,起侧落坠。拧丝劲曲中求直,圈中圈柔中生刚。身如弓弓手似叶箭,卸劲开弓出手放箭。穹腰束胯,气沉丹田。沉肩不如松肩,夹肘不如裹肘,松肩裹肘是顾法,沉肩坠肘是打法。动用分力,静用合力,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松如绳之系,悍如冰之清。手打、足打、肘打并膝打。腹打去意要沾阴,臀尾打人不见形。上法必须先上身,手足齐到才为真。三口并一口,舍身于怀。拳在怀中变,步在后足蹬,切记舍己要从人。力出于根,气出于丹,意出于心。起伏转折,势正招圆。内五脏动,外五拳随,起落进退,心身统一,劲整形齐,球体打人。体用兼备,智勇并重。眼明、手奸、腿快、心灵,眼意、心意、手足意,三意要相连,胜敌纯自然。拳谱云:“意拳始由岳飞传,智仁兼勇内中含,学者识得真妙诀,所向无敌纯自然。

形意拳五行拳

  束小柔巧,简捷利快,阴阳相合,动静互易。

  束小柔巧是每一动作必须全身束而为一,缩小目标,以柔制刚,以巧破拙,乃为合适。拳谱云:“束身而起,藏身而落”即是此意也。

  简捷利快不论个人练习,或对敌应用,必须手足简捷,不走弯路,中道出入,顾打利快,速度迅急,不拖泥带水,不迟慢缓滞,方得真传。拳谱云:“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打倒还先慢”即此意也。

  阴阳相合阴阳相合乃能得中和之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无过而不及,必须阴阳相合,斯道得矣。

  动静互易在拳术中特别重要。当动则动,不当动则静。动静互易,不可分离。

  =

  规格,应用,懂劲,入道。
  规格:规格者,入门一定之规也。不明此,即理论亦空谈耳。故外体之动作,要合乎意拳之规格。如尾闾中正,臀部下稳,圆裆固胯,提胸下腰,按肩练步,提肛挺颈,手不离心,肘不离肋等,必须一一做到。古人云“大匠不能弃规矩”,即是此意。形意拳,形意拳内功,形意拳绝招。

  应用如果基本上合乎规格,则要懂得应用,方能知每一动作之目的。应用的好坏,还的看规格的严否以断定,规格严者,容易成功。不规格则易败。所以应用全看规格。拳谱云:“三回九转是一势”,就是离不开基本的规格架势。

  懂劲意拳是内功拳之一种,其气沉丹田,着意蓄发内劲,不论横,竖、斜、缠、松、悍、合、坚等劲,均得成为周身一体之整劲,富有弹力之抖绝打击,对方即会腾空跌出,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否则,徒具优美之姿势和理解应用之方法,但敌人不为所动,而失去艺术的价值,这就是不懂劲之缘故。

  入道就是入了武道,与松坐之道殊途同归。此不仅要锻炼身体和重视呼吸,入道更须鼻吸丹呼,丹吸鼻呼,达于入道境地。拳谱云:“拳即是道”。

  杨永蔚先生对心意拳之精辟见解,言简而意深。规格、应用、懂劲、入道只此八字,如同心意拳五拳和十二形拳只十七个基本动作。手法虽多,其得力总在专而精,手法愈简单,愈切实有用,意拳就是形式简单,体用精练的拳术。而杨先生的八个字乃是正确掌握心意拳的精辟概括。

  规格、诮用、懂劲、入道八个字的又一含义。

  规格规以至圆,格以至方,没有规格不成方圆。练心意拳必须按拳谱规格锻炼,这就是如今心意拳形成五花八门,乃不按规格,自出心才,另立门户所造成的。不但不符合生理卫生而且有碍身体健康。

  应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所练拳术不能健身御侮,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懂劲懂劲同规格、应用密切相关。形于外者为着,蕴于内者为劲。外势愈演,内劲愈出。劲之妙诀,圆与顺而矣。劲之应用,惟在着熟,着之当否,悉关姿势。

  入道:就是入吾门之道。意拳有意拳本门之妙诀,理法。只要练功得法武术就达上乘。理达则法举,法举则源充,源充则流沛。于理法中求神化之境。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仍归一气。即拳以论势,势以言气。

  心意拳是形式简单的拳种,然“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想练好心意拳,必须按照心意拳的规格下一番苦功夫。不受一番冰霜冻,哪得梅花放清香 ?

  稳定重心,协调力均,先顾后打,先缩后伸,先摧后绝。

  一、稳定重心是意拳重要之事,也是用拳之良好基础。如盖房必先打好根基。否则重心不稳固,不惟出手无根,打彼无力,而且不待人打,先自身歪斜,稍推即倒为人所制。盖欲稳定重心,必须先求身体的中正,不偏不倚,并要用好尾闾稳劲,合于老虎坐窝之势,方可达到目的。

  二、协调力均与稳定重心有密切之关系,只有身体上下,左右,前后各部之力平均,躯干方能中正,重心才能稳定。初学意拳的人,取胜心切,动作前倾后仰,左歪右斜,反使敌人有机可乘,自导失着。故必须注意周身上下,用力平均协调一致,成为整体之劲。此不仅立于稳定不败之地,而且也能合乎生理卫生之道,且姿势优美。

  三、先顾后打拳法之中先顾后打与兵法中之后发制人是同一道理。在顾中则能卸彼之力乘虚而入,而且可借敌无力之手,制服他败。但是初学之人,往往只顾打人,反而暴露自己之缺点和弱点,被人所败。当然只顾不打,不合拳法。必须顾打不分,方尽运用之妙。拳谱云:“先打顾法浑身是法”。

  四、先缩后伸原是自然现象,无有缩,即无有伸。故缩力愈大,伸力也愈大。前臂用力缩回,后臂受到反射力量,自然伸出有力,形成通臂之力,若只顾前出之手臂往前伸探,不顾往后之手臂缩回,攻击力小,难免授手于彼。必须形成不断之连环运动,方使敌无机可乘。

  五、先摧后绝打人必须用三节相摧之劲与腰腹之力,先摧而后抖,形成富有弹力之抖劲,打出方能奏效。如果只摧不抖,体外无力,四梢不绝,恐敌不易打出。若只抖绝不摧,易犯空虚飘浮之病,形不成合劲,打不中固定目标。即打中也是无力。故日常练习时,要着意先摧后抖绝之劲。

形意拳五行拳

  先守后攻,以静待动,体用兼备,智勇并重。

  先守后攻:意拳之拳法,主张先守后攻。既能安全自己,又能尅制对方。此是静能制动,先守后攻之妙法。若不先守后攻,而专恃勇猛攻击者,鲜有不败者。意拳在技击中,以武德为重,在自卫的原则下胜敌,故往往不是先发制人,而是后发制人。

  以静待动:是以逸待劳。敌人攻击,我引进使其落空,使其攻击徒劳形成强弓之末,我则沾身纵力,静中求动出而攻之,无有不取胜者。而且止戈为武,古哲名训。战斗即要伤人,非在万不得已时不敢轻用。故两国相交,尽力言和,如敌人无理取闹,我则奋起还击,消灭之,最终目的仍是和平。即以斗争求和平之意。拳法亦同此理。事关武德甚重,学者必须注重。

  体用兼备:学会拳术基本功和组织之套路,坚持锻炼姿势正确,呼吸出入合乎要领。日久功深,即可使体魄健全,祛病延年,则意拳之本。同时尚要应用方法,实地操演发挥意拳之技击作用,如是则体用兼备矣。

  智勇并重:意拳之有智有勇,先智后勇,而非无的放矢也。智勇并重,不但能掌握拳中之要领,而且对技击方法,亦能尽其妙用。所以意拳必须要智勇并重才好。

  =

  阳阳、虚实、曲直、刚柔,分合圆活,沉着坚定。

  一、阴阳心意拳体用,合乎阴阳道理。动为阳,而静为阴。起为阳,而落为阴。在拳法上当阳则阳,当阴则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过阴伤阳,过阳伤阴。非得中和之道不可。拳谱云:“拳上阴阳相合,能成为一块”,即是此意。

  二、虚实是体用上不可须臾离者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方能应敌自如,变化莫测,而收体用之效。

  三、曲直在意拳打法上,其形似直非直,而是曲中求直,并非直出直入。曲者顾也,直者打也。顾要用直中之曲;打要用曲中之直。打出收入,均用拧丝形之扭转劲。恰如弹通过筒的来幅线,旋转而出。方能发劲有力,因出手是旋转运动,并有化彼之力的作用,攻击才能奏效。

  四、刚柔为意拳中用劲之诀要。柔劲顾,刚劲打。柔非纯柔,而是柔中之刚,成为韧劲。内劲含蓄其中至着力点,变刚劲而出,所谓柔极生刚是也。遇敌手攻击近身,则柔化其劲,引于缠绵之境,所谓柔能克刚是也。如此则得到刚柔转化,刚柔相济之妙用。

  五、分合圆活事情总是在分与合之转化中。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顾之则分,打之则合。分则可化敌劲,合则能打成整劲。以整体打局部,以整劲打散劲是容易成功的。如是锻炼日久,自然周身圆活无滞,分合纯任自然,而无动用屡乖怒气拙力之弊矣。

  六、沉着坚定在每一动作中,下盘必须稳固,而收沉着坚定之效。使其上身之圆-活,有基可载,而非飘渺无定之局部活动。无论顾打、分合、曲直、刚柔,皆必须做到沉着坚定方好。

  先横后竖,先柔后刚,先起后落,先分后合。

  先横后竖:即是先练横力,而后练竖力也。因为人体质所寄之力,竖力大于横力。故在意拳中,必先练横力,而后练竖力,横力者顾也,竖力者打也。以横则虚,以竖则实。横以济竖,竖以横用。凡拳皆然,而意拳更为注重。

  先柔后刚:柔者刚之极,刚者柔之至。两者相济为用,而不可分离。若过刚则折,过柔则软,皆非柔中之刚,刚中之柔也。在意拳中所用刚,不过转瞬之间即变为柔。譬如:“弹一出,仍是瞄准自卫”。故用柔者顾也,用刚者打也。柔刚相济,方能取胜。

  先起后落:起者去也,落者打也。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也,又起者为动顾敌,落者为静打敌,起用横,落用竖,但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方得妙法。

  先分后合:在拳中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顾用分力,打用合力,将分力合力紧联系,有机配合,则制人可操胜券。

  =

  体用莫分,手知老嫩,虚实变化,步法单重,呼吸合道,刚柔相济,内外一致。

  一、意拳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为用。自己练时,每一动作必须将敌我分清,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散乱,心存体即是用,用即是体之意念。若一旦遇敌,用之于彼不泥守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打遍天下即如老鸡。此体用莫分之功效也。若只知练体,而不知用,使体用分离,心中昏乱不明,对用认识不清,恐体也难达其健康之目的也。

  二、手知老嫩应用时,顾在梢节则嫩,吃在中节则老,打在根节则更老,三者缺一不可。

  三、虚实变化拳中有虚有实,有实有虚,变化莫测,使敌防不胜防。

  四、步法单重意拳步法以单重为要,而不可双重。双重之姿势重心在两腿之中间,全身用力清浊不分,顾打不辨,动作不灵。拳谱云:“双重则滞”即是此意。而单重之姿势,重心在后脚,前足可虚也可实。动作灵敏,攻守成宜。故意拳以单重为良基,确有所本也。

  五、呼吸合道意拳呼吸之法,分三层道理:初层之道理,乃色身上事,即练拳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二层之道理,谓之法身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即练气化神之功夫。三层道理,呼吸乃是心肾相济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似无,无声无嗅,谓之胎息。亦即是练气还虚之功夫。故练心意拳者,对呼吸之三层道理,不可不知也。

  六、刚柔相济劲节方面,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应敌变化,若过刚则折,若过柔则软,必须刚柔相济为得法。

  七、内外合一是意拳中主要骨质。即是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内外如一成为一体。可谓体用兼备。

  李师乳名长有,终身锻炼意拳,达到了炉火纯青之神化境地。其手法变化无穷,所向无敌。尤其善于用足,每踢必中。提起长有师傅,曾驰名一时。

  李师对意拳原理之阴阳,五行,动静,虚实,起落,进退,顾打,伸缩,智勇等,均能领悟透彻,运用在锻炼实践中,故能有如是超人之成就。尤其善于用“乱而取之”之法,手足齐速度快,攻无不胜,是心意拳杰出之人才。

  一、阴阳夫天地万物,皆是对立而统一者,阴阳一说,正是此对立两面之代名词。用形象解释,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转化之关系。心意拳是人体运用在技击方面之运动,自然也不能出乎此阴阳对立两面之关系。必须先顾后打,打后即顾,顾中有打,打中有顾。将此矛盾之两面,统一起来,刻苦锻炼,即可臻于妙境,达到取胜制敌之目的。

  二、五行意拳采用五行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之性和内五脏肺、肝、肾、心、脾相配合,则是取生尅之理。而五脏又配五拳运动,则是说明意拳应用制敌和健身之关系。

  三、动静是阴阳对立之说,在意拳上之具体运用,以意为静,以拳为动,在整套动作中,无论腰身和四肢,皆在一动一静,互相交换,反复进行构成拳套,布好阵势,诱敌陷入我拳套之中。故动静即是意拳之原理。

  四、虚实在锻炼拳套中,或与敌博斗,布好之拳阵,必须应用虚虚实实之策略应战。敌虚我实,敌实我虚,诱敌为虚;攻敌为实。顾为虚,打为实,起为虚落为实。真是虚虚实实,时柔时刚,或进或退,或隐或现,声东击西使人无从捉摸,陷入我拳套阵势之中,而后一鼓作气,出奇制胜,使根本对立之虚实两面获得高度有机之统一,而奏奇功。

  五、起落起落是身体运动时,相对之两面,上升为起,下降为落,亦要紧密结合身法,手法,步法皆体现出起伏升降,龙腾虎跃之势猴纵燕飞之能,增强打击力量,表现优美之体态。

  六、进退进退在技击中,在用兵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进为攻、退为守。有利时进,不利时退。敌退我进,敌进我退。进退之机关系胜负,当进不进,失机敌遁,当退不退陷于敌手。故意识为主帅,要当机立断,指挥躯肢,进退连环不断,使敌无隙可乘达到技击之妙用。

  七、顾打顾打二字,在意拳中特别强调对敌,必须先顾后打,顾中有打,打中有顾,将此对立之动作,有机而合为一运动整体,方能操胜算。若只顾不打,不易遏制敌人猛攻。若只打不顾,则置己于险地,为拳法中所不取,故先顾后打,成为意拳中之骨质。

  八、伸缩伸缩是顾打之时,表现在手法与身法上之运动,而与步法上之进退紧密联系,形成整劲。尤其注重缩劲,因为缩得回方能放得出,拉弓射箭之道,尽在于此。

  九、智勇智与勇,也是相对而相成的。有智者,方是真勇,不是匹夫之勇。有勇者,方能使智发挥作用,产生物质力量。

  心意拳者,为有意之拳,即有智之勇。斗智而不斗力,重智而不重勇,以智取不以力胜。故在体育锻炼上,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要发挥智力。上述要诀关系至巨,学者必须特别注意。

  =

  拳术中之静功,是以呼吸为调息。而拳术中之动功,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进退、起落皆合规矩。手足动作,亦具和顺,内外神气相合,谓之调息。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循环无端,谓之停息。亦谓之脱胎神化也。虽然,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则一也。尤其盘根有功,与人较勇,常封锁对方,不能出手。宋先生对燕形一拳,练的特殊精妙,能从凳下往来,速度很快,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郭云深名师云:武术意拳,有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

  三层道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三步功夫:易骨,练之以巩其基,以壮其体;骨质坚如铁石,而形势气质,威严状似泰山。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而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滑无滞,身体转动,其轻如羽,方是。

  三种练法: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转动要和顺不可乖戾,手足落要整齐而不散乱。拳谱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是此意。

  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谱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化劲:练之周身四肢转动,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势规矩仍如前两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转动不着力,也不能全不着力,总在心意贯通耳。拳谱云:三回九转是一势,亦即是此意。

  逆来顺受,和而不流,束展统一,攻守均有,神气圆满,六合一体,循环无端,练成一气。

  一、逆来顺受是消耗对方勇猛攻击的实力,如蛇吸食以顺制逆,以柔克刚引人一线之地,既使彼落空又不太过,使其不能反意反气反力。

  二、和而不流拳术应用时,身体中正,不偏不倚。手足无过不及,齐到齐止,而没有长入短手之缺点。也就是劲整圆满,势正招圆。固定重心,车轮旋转。尤其感觉最灵,反应最快,能要不势,莫要停势,不用说敌来打我,就是揽衣摸袖也不可能。

  三、束展统一全身上下束而为一,缩小身形,团结精力,随束就展,攻其不防。拳谱云:“束展二字一命亡”,就是这个意思。

  四、攻守均有拳术在技击上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个人练习和对手应用,总要攻守均有,才能尽技击之能事。不然,攻守分拆,就容易失败。

  五、神气圆满动作形势虽方,而内则神气圆满无滞,体用自如而收健身御敌的效果。拳谱云:“尚德不尚力,意在蓄养神气耳。”

  六、六合一体是内三合外三合,相合而成为一体。不但身体健康,即应敌也可操胜算。

  七、循环无端是人身之气,由任督之脉循环,毫不间断,练成混元一气,升降不分。若动用屡乖,意气不合,则不能成功。

  八、练成一气在拳术运动中,心中空空洞洞,无物无我,浑然一气,周身无微不至,应用无处不有,或进或退,任其自便。拳谱云:“拳上一气”即是此意。

  =

  刘奇兰名师云:意拳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为用。自己练时,眼不可神光散乱,或视一极点,或视自己合骨,将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移动。要用之于彼,看彼之两膀,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之两足,不要站定成势,不可专重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起落进退变化不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若用成法,即使能取胜,也是一时之侥幸耳。

  所应晓者,须固住自己的神气,不使散乱,此谓无敌于天下也。拳谱云: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敌将之用者,起如挡搓,落如钩阻。起如伏龙登天,落似霹雷击地。起无影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

  束身而起藏身而落,起似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是内外诚实如一也。此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所用之法也。

  若道艺之用者,则不然。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不时出入。拳亦无拳,意亦无意,无意之中乃为真意。

  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古人云:“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为真空。虽空乃至实至诚也。

  忽然有敌来袭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 (无意也无心也),随意而应之。拳谱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即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也。这是养灵根而静心者所用之法也。

  夫练拳至无拳之境,乃能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而不可测。然能至者鲜矣。